攻略

《冲突世界:苏联进攻》详细评测

日期:2010年5月8日 编辑:L

《冲突世界:苏联进攻》详细评测
 

  然而在诸多以美苏大战作为背景的游戏中,还没有任何一款游戏能够在氛围感和存在感上超越WiC。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感到游戏再现的是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和一场真实爆发过的战争,体现出游戏导演高超的叙事能力。战争让战场成为士兵们的舞台,但士兵们不是单纯的杀人机器,他们所关心的亲人和爱人,依然要在现实中保守战火的煎熬。就像游戏中在西雅图大撤退中被编入正规军的原国民警卫队士兵汤姆森,由于编制改动,原部队居然拒绝支付给他薪水,而他正等着拿钱去支付给前妻抚养费。“你现在不属于国民警卫队了,如果你需要钱,就要先去获得法院声明,然后带着 451-A表格来申请转账支付”,官僚式的应答让汤姆森哭笑不得。“我在前线和俄佬血拼,西雅图已经被炸成了渣,你却让我去要法院声明?”“即便在战时,一样有规则,你总之逃不掉的”。气愤无比的汤姆森喊道:“等我战翻这群俄佬,我保证会来干掉你。”“是的,别忘了来的时候带着法院声明,以及451-A申请表,一式三份。”

  士兵们和亲人、爱人的情感互动,关卡之间的亲情电话,是WiC用于增加剧情感染力的强效武器。大兵安东在战争的间歇打电话给自己正在墨西哥度假的女儿,“宝贝,爸爸正在山上吊鱼,到处都是雪,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呼吸,爸爸很快就要回来抱你。”在退役日遭遇苏军入侵,不顾女友尼克尔的反对,毅然跟随战友开赴前线的大兵韦伯,在卡斯凯德瀑布核爆之后奇迹般幸存了下来。他打电话给此时已经伤心欲绝的女友:“如果蘑菇云都无法阻止我靠近你,那么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我们在一起”。游戏的最终关,敌军盟国的大批增援部队即将赶到,一旦登陆,国内兵力根本无法抵挡,而从欧洲抽调兵力,就意味着将要同时输掉两场战争。唯一的反制方式,就是以一支孤军杀回西雅图,夺回港口,迫使敌军返航。行动一旦失败,军方会待敌军上陆之后,用核弹将沦陷的西雅图夷为平地。任务开始前,汤姆森打电话给依然留在市内的母亲,但又无法透露军事机密,只能通过断断续续的电话信号,“暗示”妈妈危险即将到来。突然信号被切断,汤姆森对着话筒撕心裂肺的呼喊:“妈妈,赶紧离开西雅图,跑得越远越好!”

  WiC除了用钢铁与硝烟来呈现的残酷战场,它更是注重用浓烈的生活气息来渲染战争的存在感和真实感。装甲部队偷袭西雅图港口,是通过监控录像的画面,苏军大规模空降美国本土这个同类题材游戏中必备的名场面,则是通过一个骑单车小女孩的视角。索尔上校带领部队去击溃小镇的敌军,在没有作战地图的情况下,拿起了镇口的观光地图牌进行作战部署。西雅图反攻前,上校拿起快餐店中的瓶瓶罐罐充当沙盘模型。

  游戏中戏份最少的两个出场人物,是一直在摆弄高科技产品——便携式CD机的两个小兵,但在战火纷飞中,始终没有聆听音乐的机会。在游戏的大结局中,他们终于找到了电池和时间,手捧热咖啡坐在长凳上分享音乐。此时镜头拉远,战火已经将西雅图化为一片焦土,但来之不易的和平,和耳机中传出的天籁之音,让这一对死党忘却了共同经历的血雨腥风。是的,久违的生活终于回来了,幸福不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吗?

  叙事技巧与人物塑造

  WiC使用了两种对于RTS游戏非常少见的叙事方式—— 倒叙和插叙,其结构与金牌美剧《迷失》非常类似:用“过去”来交代人物“现在”行为、性格的成因。比如游戏着墨甚多的第一配角班农,在本土战役中,以自以为是,却又懦弱无能的形象示人,“撤退”“援助”,是他挂在嘴边的词语。就是这样一个穿着军装却不像军人的小丑式人物,在卡斯凯德瀑布镇防御战中,拒绝撤退命令,驾驶战车冲入镇内死战不退,牢牢将苏军主力拖住,为战术核弹准确命中目标争取了时间。随着地动山摇的核爆,敌军被全歼,班农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接下来倒叙三个月前的欧洲战事中,班农的形象却更猥琐不堪:他不能完成任何任务,每次作战都拖部队的后腿。在法国北部擅离职守,导致法军指挥官阵亡,大量友军白白牺牲。在挪威作战中,班农除了误杀了一个排的北约盟军以外一无所获。在回国的运输机上,索尔上校对班农的不满彻底爆发:“接下来的行动不关你的事,我甚至不知道应该怎么打发你,这样吧,一降落我就把你调到鸟不拉屎地区的部队,你根本就是一个彻底无用的废物!”。对比之后的本土作战行动(对于玩家而言是“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班农的能力一般,但他也在试图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就像小镇进攻中战车组员同他的对话:“上尉,我很害怕”“我也很害怕,但我们必须去”。

  在后来穿插的过场动画“救赎”中,我们听到了班农在小镇战役前给母亲的电话留言,同时也是他的遗言:“明天将会有一场大战,我会好好表现自己,每一次我在战斗前都会这样说,但我从来都没有对你说过,你知道我不会对你撒谎。我知道自己以前搞砸过很多事情,也许当初根本就不应该听从老兵父亲的话,签约加入军队,我这种人天生似乎就应该离军营远一些,但明天我会好好表现,无论付出什么代价。照顾好自己,妈妈,再见。”朴实的话语,结合班农在生命最后时刻英勇的行为,为我们诠释了英雄的真正含义。

《冲突世界:苏联进攻》截图
《冲突世界:苏联进攻》截图

  《苏联进攻》与原版相比,穿插加入的苏军战役,让宏观战局的交代更加清晰。最值得称道的,是资料片中加入的三个苏方角色:陆军上校奥勒乌斯基、KGB少校勒巴杰夫和上校的侄子,少壮派士兵马拉申科。与同类题材中将俄(苏)方人物描述成思维僵化、政治狂热、作风粗暴的怪物不同的是,WiC中没有对三名苏方出场人物进行脸谱化式的描述。疤面上校奥勒乌斯基看似铁血无情,指挥军队冲过柏林墙,将北约盟军尽数荡平。随着游戏的进程,上校人性的一面开始展露:他从一开始就质疑这场战争的目的,“但我怎样认为并不重要,作为职业军人,我必须执行命令”。在攻入美国本土之后,他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那些美国人与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勒巴杰夫的KGB官员身份,以及他的“国防部长女婿”身份,很容易让人将这一形象,与《猎杀红色十月》中阻挠破坏艇长叛逃的政治官员画上等号,他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搅局”。而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勒巴杰夫一直都与自己的这位老朋友站在一起,坚决扞卫战争中所有生命的尊严。

  奥勒乌斯基的侄子马拉申科以热血青年的形象登场。在布兰登堡大门下,他跳上苏军坦克,对斗志昂扬的士兵们发表激情演讲,对着头顶掠过的战机编队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跳入战车,随着一声令下,第一个冲过柏林墙,势如破竹般的攻占整个市区。战斗结束之后,奥勒乌斯基与勒巴杰夫对这位后生赞不绝口:“如果我们多一些像他这样的猛虎,那么这场战斗可以在数周时间内结束。”而到美国战场之后,马拉申科日益偏执,大肆攻击民用目标,“我们每损失一个战士的生命,就必须枪毙十个平民来报复,只有这样才能威慑抵抗势力。”叔叔奥勒乌斯基一直都在避免战争产生毫无意义的破坏,努力保护战俘和平民的生命,叔侄二人的矛盾也开始出现。

  在闪回到三个月前的欧洲战役中,玩家才了解到马拉申科的人性被仇恨和狂热扭曲的根源——在北约针对俄国腹地进行的特种作战中,马拉申科的妻子和年仅三岁女儿被炮弹炸死,“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哀悼和歉意,我只要血债血偿。”苏军在美军反攻下节节败退,奥勒乌斯基准备跟随回国休整的部队离开,以挽救手下士兵们的生命,避免毫无意义的牺牲。此时叔侄二人的矛盾彻底爆发,马拉申科毫不犹豫地掏枪将叔叔射杀,一意孤行率领手下部队发动自杀式攻击,为这场悲剧画上了句号。

  RTS游戏的表现方式,很难让玩家获得FPS和RPG式的替代和情感融入体验,而WiC恰恰创造了这一奇迹,它所依靠的,正是这些与RTS的游戏方式毫无关联的对白和剧情过场。游戏中唯一没有“露脸”,同时却担纲主角的帕克,正是玩家的“化身”(Avatar),有血有肉的人物和情感冲突,使得玩家并不是以高高在上的上帝姿态控制作战单位,而是将精神灌注于其中。就像电影《阿凡达》,主角将其意志进驻到了一副躯干里,这副躯干所体验到的就是他所体验到的。相对于WiC在作战系统、图像表现方面的优异表现而言,真正打动玩家的地方,恰恰在于WiC通过战争表象散发出的人文气息。真实的战场,真实的情感,WiC创造了RTS游戏的融入式体验,让游戏成为了战争的“化身”,也让玩家通过“化身”,去直面战争。

(出处:游迅网)

更多
标签: 冲突世界
12

本文导航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

  • 0
      雷囧
  • 0
      恶心
  • 0
      期待
  • 0
      难过
  • 11
      超赞
  • 0
      路过
  •  
    12
 

最新网友评论

  • 提示:暂无评论!
  • 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名: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一周热门点击
    整站点击最多

    图文攻略

    一周热门评论
    整站评论最多

    精彩专题

    精彩美图

    游迅简介 | 商务合作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法律声明 | 内容导航 | 友情链接 | 游迅论坛

    CopyRight©2004年-2010年 YXdown.Com 游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湘ICP备050078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