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迅网
现在游戏圈三足鼎立的局势,其实都来自于90年代的一次合作破灭,如果任天堂能够预知到如今的一些,那么当年他还会选择和索尼分手么?

   2021年对于微软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时间,因为就在20年前,微软正式宣布了旗下游戏主机Xbox系列的诞生,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年代。

   在过去的20年里面,微软可能不是所有主机里面做的最好的那个,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旗下也有着许多十分出色的作品,不论是主机性能还是自己的第一方游戏,微软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为了纪念这段时间,Xbox官方也在最近推出了一个电子纪念馆,里面加入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节点。

   比如Xbox系列主机推出的各个时间,以及一些Xbox玩家的游戏记录。

   再比如关于一些知名事件的展出区域。

   还有一些比较有纪念意义的小故事,比如当年Xbox 360因为“三红”事件而亏损10个亿的事情等等。

   而在这个电子纪念馆里面,还有一封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书信,他不仅仅对微软非常重要,里面甚至还涉及到了另一家游戏公司的事儿。这家公司,就是另一个游戏主机巨头,日本任天堂。

   这份信诞生于2000年,恰好是微软正式发布第一款Xbox的时间,而信的内容也十分硬核,就像他描述的那样,“MICROSOFT TRIES TO ACQUIER NINTENDO”,翻译过来就是“微软试图收购任天堂。”

   微软的历史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最开始比尔盖茨创办微软的时候,他的主要业务还是集中在操作系统上,也就是我们现在都在使用的Windows这一块,而当时他们的主要对手也是由史蒂夫乔布斯创立的苹果等电脑平台,那时候的微软对于游戏主机这方面其实没有什么想法。

   而这背后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日本当时已经成为了主机市场的核心,不论是相关产业的开发人才,还是游戏的设计人才基本都集中在日本方面,欧美厂商想要入场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而想要抢回被日本市场拉拢走的玩家,投入的资金也不是小数目。

   第二个则是历史因素,当年雅达利大崩溃的后果让欧美厂商记忆深刻,一个庞大的游戏帝国瞬间消失的事情足以让所有人对游戏行业产生阴影,这也导致了欧美厂商根本不想,也不怎么敢重回这个领域当中。

   那为什么微软会突然决定开发游戏主机呢?原因很简单,他们感到了一种威胁,让他们不得不开始重视起了游戏主机的这一领域。

   而这个威胁,来自于日本索尼。

   索尼不曾设想过的道路

   其实微软开始做主机这件事儿,索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就常理来看,一家专门做电脑系统的微软,跟做主机不久的索尼放在一起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当年微软却不这么想,因为当年索尼正准备公布他们旗下的新一代主机PlayStation2,而在宣传当中,他们有一个宣传点狠狠地戳中了微软的心窝子。

   这个宣传点,就是“Linux for PlayStation 2”。

   对于这个东西大家可能会感觉到陌生,这倒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因为这玩意基本上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这个名为“Linux for PlayStation 2”的东西与开源的电脑操作平台Linux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而实际上,这玩意就是一张linux的系统盘,根据索尼的说法,只要玩家将“Linux for PlayStation 2”插进PS2里,那PS2就可以转变成一台家用PC,可以连键盘和鼠标,玩家还可以在上面自由游玩Linux平台的游戏,甚至能开发游戏。

   其实从产品设计来看,这东西实用性还是有一些的,比如它大大拓展了PS2的使用性,而且让PS2可以直接播放电影、浏览网页等等,相当于让你的PS2变成一台家用电脑,还能使用鼠标和键盘操作,这直接模糊了电脑和主机的界限,双倍快乐了属于是。

   想法是美好的,可结果永远没想象的那么完美。

   “Linux for PlayStation 2”在发行后不久,这东西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的拍在了每个消费者的脸上,首先因为PS2的设计问题,这个操作系统不能使用PC的光盘,考虑到当年PS2的储存空间,不能插光盘就意味着这个操作系统基本什么都干不了……

   而另一方面就是性能限制,虽然当年的电脑在性能上普遍不强,但是跟PS2比起来还是挺有优势的,这也导致让PS2变成电脑之后实用性根本不高,即便是能运行游戏也有不少的限制,就这么一套下来,“Linux for PlayStation 2”暴死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了。

   最后这东西在2003年就因为没人用而停止销售了,后来有消息爆出,索尼之所以开发这么个鸡肋玩意,是想让欧盟把PS2归类于电子计算机的分类当中,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但在2000年那会,微软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事儿?所以他们看到索尼宣传PS2可以运行linux系统的时候,并宣称“PS2将重新定义电子计算机”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索尼是不是疯了?然后第二个反应就是个大写的卧槽。

   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索尼下的这步棋恰好下在微软大策略的关键节点上,要知道在微软的策略当中,他们一直想打造完整的家庭生态,让windows的使用限制从卧室、书房里面拓展到全家的各个角落,而客厅无疑是这个大策略的关键节点,如果索尼的PS2变linux计划成功,这就意味着微软将不得不跟索尼在客厅抢电脑的用户。

   这就相当于你在下自走棋,本来已经计划后面转羁绊了,但突然发现另一家天胡的正在抢你的牌……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微软的决策层大惊失色,毕竟微软的发展策略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他们不可能因为害怕而改变,而考虑到自己家也是出了名的财大气粗,微软瞬间想明白了一件事:我们砸钱跟索尼拼了吧!

   你们不是想把手往客厅里伸么?那我就砸钱比你伸的更快!

   于是在这样的阴差阳错之下,微软被索尼的避税策略吓得直接进入了主机市场,想必索尼也没想到,当年为了避税才想出来的骚操作,竟然会给自己养了个巨无霸当对手。

   Xbox的诞生

   在当时微软的反应非常的快,因为PS2在进行宣传的时候,恰巧是微软所有高层在一起去度假的时间,趁大佬们都凑在一起,Xbox的初代负责人与二代负责人开始向全部微软高层提出了打造游戏主机的计划,而在当时,这台主机被定义成了集网络上网、看电视、玩游戏等功能为一体的设备。

   其实可以看出来,微软对Xbox的想法一直都没有变过,他们所想的并不是打造一台完美的游戏主机,而是想要让windows的手伸进客厅里面,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打造主机的计划被通过了,一个名为“windows娱乐平台”的东西第一次出现在了众人面前,这它也就是后来的Xbox。

   但其实这个过程并不怎么顺利,在当年整个Xbox团队在像微软高层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其实用了一点小技巧,他们对高层说的是“这东西就是个小型的个人电脑,能够让微软在客厅当中占据一席之地。”

   可实际上,Xbox本身与windows进行了完全的切割,因为他们发现,想要真正的打败索尼,用电脑的形式根本是没戏的,首先是电脑的造价本身就要高于游戏主机,再其次就是市场决定了微软的电脑价格不能低。

   这一点在股票上就能看出来,在当年,索尼如果要用PS打价格战的话,那么简单的降价就可以了,市场会认为索尼想要提高销量,于是索尼的股票就会涨价。

   而同样的手法放在微软这就不对了,这头微软一旦把电脑降价,那所有人都会认为微软跌落神坛了,于是股票暴跌……

   就这种诡异的情况让微软很难用个人电脑的名头把xbox扔出去,甚至于他们都不能让Xbox出现一点电脑的影子,于是整个项目组自己做决定,让Xbox彻底独立发展,只是单纯的跟索尼抢用户再说。

   这种先斩后奏的情况无疑让微软高层大为震怒,因为这与事先说好的完全不同,但好在项目已经立项,而且微软方面也非常重视索尼的Linux计划,于是Xbox就这样强行撑了下来。

   在项目稳定后,Xbox团队立刻开始着手与第三方游戏商进行沟通,毕竟作为一个游戏平台没有足够的游戏支持是不行的,微软首先盯上的目标就是美国本土的开发商,这其中包含了知名的EA与B社。

   凭借着微软的名头背书,以及EA等公司本身就与微软有着一定的业务往来,这让Xbox的开局十分顺利,而在接下来,他们还获得了一个更好的消息。

   那就是世嘉被索尼和任天堂联手锤出市场了……

   一家大型主机平台的落寞对于新生的Xbox无疑是一个极佳的好消息,在世嘉的鼓励下,微软快速跟数家游戏开发商达成了协议,其中还有许多我们熟悉的日厂,比如KONAMI、比如SE等等,而就在这一过程中,微软开始琢磨对游戏公司进行收购,组建自己的第一方工作室,而他们选中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任天堂,这也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那封信诞生的时候了。

   其实这件事儿虽然听起来有种神仙打架的感觉,但实际上不管是微软还是任天堂都并没有太过看重这段故事。

   当年微软在与开发商打交道的时候,他们想到收购任天堂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毕竟从体量上来讲,即便任天堂在业内再怎么有名,在微软眼中他也就是个“民间高手”,跟近乎垄断整个PC市场的微软相比,任天堂手底下那点市值实在是不太够看。

   在这种体量碾压下,微软想要跟任天堂聊聊收购的事儿属于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想法,任天堂方面也非常重视微软的这一想法,他们专程派来了当年的美国任天堂CEO前往微软大楼,与Xbox成员进行探讨。

   而微软方面也任天堂也非常重视,他们首先指出了索尼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硬件,而微软恰好擅长这方面,而且他们在软件也非常强力,一旦收购任天堂,那么其品牌优势将会和微软的技术力量相结合,从而一统游戏行业。

   关于这一次探讨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根据Xbox当年的负责人描述,整个过程就是任天堂的人当他们面笑了整整一个小时……

   这件事儿其实也不怪任天堂狂妄,主要是微软还是把收购任天堂这事儿想简单了,他们首先是并不熟悉游戏行业的具体情况,虽然想要杀进主机市场,但出身豪门的他们依然还是小看了任天堂。

   而文化方面的差异也注定了这场收购不会成功,与其他日企不同,任天堂是一个根正苗红的老日本厂子了,他们最早的历史甚至能追溯到19世纪去,丰富的历史底蕴让任天堂对于收购这件事儿十分反感,如果微软只是打算合作的话那可能还有谈的可能性,但说到收购就有点开玩笑了。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2000年左右任天堂虽然不能说处于事业的巅峰期吧,但多少也能算由亏转赢一段时间,GBA与NGC两大机型上市在即,任天堂从上到下都对未来非常看好,这时候微软冲出来想要摘桃子,对于任天堂而言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虽然收购任天堂的计划最后吹了,但对于微软而言也没受太大波折,毕竟就在同一时期,微软不止被一家公司撅,除了任天堂之外,他们还收到了SE、EA、KONAMI等公司的婉拒,这对于微软而言简直就是一场噩梦,不过好在在持续不断的接触下,微软最终还是收购了处于经济困难期的Bungie,而他们的《光环》在很长时间里都成为了微软手下最能打的第一方游戏。

   而关于这段故事,现在只留下了一封任天堂拒绝微软的信留下了见证。

   时间过去了20年,微软也逐渐从最开始那个慌忙起步、四处碰壁的新平台成为了主机行业三巨头之一,当我们回首去看这段故事的时候,总会出现一种荒诞的感觉,如果当年任天堂没有和索尼闹掰,那么索尼也就不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PlayStation,如果不是索尼想要避税,微软也不会被迫打造出Xbox。

   三家主机平台的崛起,虽然看起来走的方向截然不同,但在某一个时间点却又能联系上,这可能就是这个故事里面最有趣的部分吧。   

游迅网简介 | 版权申诉 | 内容导航 | 友情链接 | 游戏帮助 | 问题反馈 | 软件提交

CopyRight©2004年-YXdown.Com 游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4068918号-3